嫦娥四号携“魔镜”奔月成功,迈出天琴计划实操第一步
摘要:12月8日2时2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即将开始,人类的新探索大幕拉开。

12月8日2时2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即将开始,人类的新探索大幕拉开。


嫦娥四号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这颗中继星携带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团队研制的激光角反射器,并计划明年初进行人类首次超过地月距离的激光测距实验,迈出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的实操第一步。

中山大学天琴引力物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祺表示,早在2015年,中山大学就开始布局研制激光角反射器,进行激光测距试验。据介绍,激光角反射器就像一面“魔镜”,由三片精密加工的镜片组成,通过特殊的工艺粘接而成,有效口径达到170mm,粘接误差需要控制在百万分之二弧度以内,以配合地面大口径望远镜进行地球和中继星之间的激光测距。

“通过这面‘魔镜’的三片镜片的反射,来自地面测距台站的激光束将原路返回发射点。”天琴引力物理研究中心教授叶贤基介绍,今年1月团队与云南天文台合作实现了地月之间激光测距,约38万千米。明年初测试中继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45万千米,将实现人类首次超过地月距离的纯反射式激光测距实验。

据悉,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责任编辑|南方数码小岩井]

声明:南方数码生态圈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浏览量:143
0
暂无观点
也想评论? 请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