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圈专访】国测一大队“90后”队员徐伟航:参与珠峰测量是一件见证历史、此生无悔的事
摘要: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正在进行着最后的冲顶任务。央视、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纷纷对峰顶进行着同步直播,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from clipboard


徐伟航在2020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上

采访/作者/编辑:GIS菌(黄嘉琪)

审稿:徐伟航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 本文约 7600 字,阅读约需 10 分钟 |


当我们把时间拨回2020年5月27日,无数镜头正聚焦着珠峰上发生的“大事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正在进行着最后的冲顶任务。央视、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纷纷对峰顶进行着同步直播,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这也成为了测绘行业少见的高光时刻。然而,在事件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珠峰“登顶”一瞬的光芒似乎掩盖了同样艰巨的高程测量任务。


事实上,2020珠峰高程测量作为一项体系庞大的项目,“登顶测量”虽然十分关键,左右着项目的成败,但它也只是其中一环,在“峰顶”这一“舞台”背后,“幕布”之下,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力量支撑着、推动着。


在众多力量中,国测一大队队员徐伟航就是其中一员,他作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宣传保障组成员之一,在本次珠峰高程测量任务中负责项目的相关宣传工作,并于近日以“测量珠穆朗玛”为讲解主题获得2020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



from clipboard

徐伟航,国测一大队队员,2020珠峰高程测量宣传保障组成员之一(左一)。


01.

作为国测一大队的一名宣传工作人员,徐伟航最常驻的地点就是大队的办公室,因此当获知自己将作为测量登山队员随队伍前往珠峰,徐伟航显得格外激动。“第一时间得知要重测珠峰了,当时我内心就很激动,就想如果我是测量队员的话,能够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来,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然而,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徐伟航所住的小区出现了两例新冠确诊病例,这让徐伟航一度以为自己会错失这次难得的经历。“当时我也很着急,那时候第一批队员3月初就已经出发了,我就想我会不会是队员之一”,在一阵焦急的等待后,徐伟航终于接到领导通知:“你收拾收拾东西,准备跟着队员进藏”,“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要去到珠峰了”徐伟航回忆。


徐伟航在珠峰测量任务中的具体工作,是为测量队员们进行跟踪拍摄,记录队员们的工作、生活状态,同时进行媒体对接,成为项目的一扇消息“窗口”。


在外人看来,宣传工作与测量工作相比似乎不值一提,但没有哪一项工作的完成是理所当然的,任务中每一张及时抓拍的照片、每一则及时发出的稿件、每一条还原现场的视频,镜头后都是背着摄影器材的宣传人员,他们在与测量队员一同登山的同时,还需要随时捕捉画面素材,记录任务中的大小事。


(珠峰测量任务中)他们怎么走我就怎么走,甚至觉得拍摄比走还累,因为拍的时候一会儿要走到队伍的前面去,一会需要停下来拍摄,还要蹲下来拍摄等等”,除了在行进过程中需要频繁移动外,在珠峰这一高原地区活动,对于缺乏专业训练的徐伟航来说本身已十分具备挑战性,他回忆起任务初期的拍摄经历,“(刚接到任务时)本来以为摄像好像很轻松,实际等我跟拍完以后,像是有一次跟着上了一个4600米的小山包,我已经喘到不行了,确实觉得不行了。”


而在随后前往东绒3交会点拍摄的过程,则更加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为了完成拍摄任务,收集更多报道素材,徐伟航跟随队伍前往了距离最远的东绒3交会点,“上这个交会点真的就是‘上’,不是‘走’,是爬上去的。”回想起这次经历,徐伟航仍然历历在目, “当时还要下一个大沟,其他人都是拽着安全绳一步一步走下来的,而我是拽着安全绳坐在地上一点点滑下来”,“东绒3交会点在陡坡上的一个平台,陡坡大概六、七十米高,几近垂直。前期踏勘时测绘队员完全是靠人力和登山杖自己上去的,后来他们自己想办法绑了安全绳,我就是拽着安全绳一步步‘跪’上去的,真的是跪着爬上去的,非常狼狈。”


from clipboard

队员们前往交会点途中


from clipboard“爬上”交会点的徐伟航(右一)


更让徐伟航没有想到的是,除了登山是一项考验外,在东绒3交会点“睡觉”居然也是一项“小考”。“那个交会点是个斜面,很难搭帐篷,我和另一个老师就住在一个斜坡的帐篷里,第一天晚上在6000米睡觉,真的睡不着”,“晚上都能听见自己心脏‘通通通’跳的声音,非常难受,一晚上没睡着。”


from clipboard队员们在东绒3交会点


02.

这种种困难让徐伟航更真切地体会到珠峰高程测量的不容易,也更直观地感受到测绘队员们的艰辛,“确实是(感受到)测量珠峰不是简简单单的测量,你在做任何一项工作的时候,肯定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你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就算当你最累的时候,最坚持不住的时候,你也必须要咬着牙坚持,我觉得这就是我参与测量珠峰最大的收获,而且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有坚持不住的时候,当你最难以忍受的时候,你也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坚持。”

不过,徐伟航也强调,虽然在东绒3交会点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事实上,如今珠峰测量的生活质量已经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位于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用徐伟航的话说,生活条件“还挺好”,而这些都需要归功于后勤保障人员。


回想起从东绒3交会点回到大本营时,徐伟航形容,“那是从交会点回到大本营的第一天晚上,我坐在床的海绵垫上,就说这真的是大本营的‘席梦思’,真的太舒服了,我到现在都记得真的太舒服了,是(来到珠峰后)睡的最踏实的一晚上。”


这般形容并不完全是“苦中作乐”,徐伟航谈起初到珠峰大本营的感受,“刚到后发现真的出乎自己想象,由于是委托了西藏当地的登山服务公司搭建的帐篷,所以我们一去到营地就觉得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有点珠峰大本营‘五星级酒店’的感觉了。”


from clipboard珠峰大本营


尽管在一般人看来大本营与“五星级酒店”有天壤之别,但徐伟航表示,在珠峰地区能拥有如此完备的基础生活设施已经让队员们喜出望外,“我们一进去就觉得很好,一个帐篷里有四张床,每张床上都铺了海绵垫,还有一张桌子,还有灯和加热器,大本营还有4G信号,后来还有5G,而且每一间帐篷里都通了wifi,无论是跟家人联系,还是一些相关信息的传递都非常方便,跟我想象中的艰苦程度不太一样。”


此外,即使是在由大队自行搭建的二本营,虽然生活条件较大本营差,但后勤保障的补给仍然非常到位。“我们的后勤保障团队给我们提供日常的米面油,蔬菜,我们还自己想办法买水果运上来,还有一些能量饮品、酸奶,主要是给二本营的队员们提供补给。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都离不开后勤保障人员,他们都在想各种办法为队员们提供日常所需。”


from clipboard队员谢敏在二本营


徐伟航说道,“05年我们由于珠峰地区的通讯、道路还很不完善,当时十几号队员给家里打电话都是去绒布寺排队打非常不方便,但今年我们现在我们各项保障条件都好了很多,大家在这里干活也觉得很踏实。”


03.


伟航将这些后勤保障人员们的工作成果看在眼里,这不禁让他感到,珠峰高程测量这一事件,虽然在大众看来最“耀眼”的是负责冲顶测量的人员,但这一项目实际非常庞大,在“登顶”背后有着无数叫不上姓名的人默默给予着支撑。也许是出于宣传人员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徐伟航来说,珠峰测量的经历虽然遍布艰苦,但同时还有着更多让人感动的“小人物”和他们的“小故事”。 


他看到了队员们在艰苦环境下的脆弱。


在5300米二本营停留时,徐伟航曾为这里唯一的“大厨”刘泽旭拍摄了一段Vlog(日记形式短视频),“他是我们二本营的厨师,也是我们的队员,兼职厨师,因为以前就知道他饭做的好,当时我去二本营之后,看到环境的确很辛苦,那么冷的地方,那么大的帐篷,就他一个人,到了晚上帐篷里面非常冷。”


由于二本营条件较大本营艰苦,为了让二本营的测量队员们吃得更好,刘泽旭特地准备了肉夹馍,一时间,二本营的帐篷内弥漫起炖肉的香味,让不少来自西安的队员们感受到了家乡的味道。要知道在珠峰环境下,能吃上肉夹馍绝非易事,因此徐伟航萌生了用视频方式记录下“刘大厨”的默默付出。


from clipboard

人民日报发布了徐伟航为“刘大厨”拍摄的珠峰vlog


徐伟航回忆,“我当时问他是在家里做饭多还是在外面给大家做饭比较多,他说还是在外面给大家做饭比较多”,“偶尔过节的时候才能回家给家里人做饭弥补一下,一年来很少有时间给家里人做饭,我就问他你回家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他说他儿子想吃红烧肉,他想给儿子做红烧肉。”

from clipboard

刘泽旭为二本营队员做肉夹馍


这番话触动了徐伟航,他看出刘泽旭在接受拍摄时强忍着眼泪,也看出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其实有不少看似坚强的人内心都十分脆弱,“就是他既有做测绘队员的付出,还要作为家里的父亲、丈夫,因为工作没办法满足儿子的愿望肯定觉得很遗憾,听到这些我也觉得很难受。” 


他看到了队员们在困难之时的执着。


在这次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有不少“90后”参与了任务,93年出生的徐伟航就是其中之一,当聊起年轻队员时,一位94年生的小伙子张伟琪让他印象深刻。


“我们当时有位队员,张伟琪,他当时在去7400米拉练的过程当中把手冻伤了”,“拉练完回来我们去接他们,路上我问伟琪怎么样了,他就把他三个冻伤的手指伸出来给我看,像是比了个‘OK’(的手势),然后就送到大本营里的紧急救援诊所了,我看到他当时小拇指、无名指、中指三个指头都冻得肿起来了。”


手部意外冻伤,意味着张伟琪不能前往海拔更高的地方执行任务了,这对测量队员来说无疑是一大遗憾。徐伟航回忆,“当时他把手包扎好以后,大家就告诉他不能再往上走了,但是(5月)16日,测量队员出发要登顶的时候,他还是把东西收拾好想一起去,别人都劝他别去了,后来还知道他在帐篷里哭了一场”,“这件事对我最大的感触不仅是说我们的队员受了多大的伤,而是大家在这样的环境中,都表现出一种很单纯的对于任务完成的渴望,同时也是想证明自己。” 


他看到了队员们在交会点坚守的毅力。


在2020珠峰高程测量过程中,登顶队员曾分别于5月6日、5月16日发起“冲顶”,但均由于天气原因撤回。5月24日,经过休整,登顶队员向珠峰顶峰发起第三次冲击。由于在登顶成功后,当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进行测量工作时,其他6个交会点的队员需瞄准峰顶觇标同步开展测量,因此在这第二、三次“冲顶”期间,交会组队员们在高寒缺氧、资源匮乏的交会点驻守了足足11天10夜。


由于没有设想到第二次冲顶的意外结束,徐伟航按照拍摄计划提前下撤,没有与队员们一同在交会点上待足11天,但体会过交会点上生活的他深知队员们的不易,“测量登山队队员(16日)往从大本营出发的时候,因为当时预计的是22号要登顶,那交会组队员就要提前在交会点上等,等他们登顶之后把觇标竖起来进行观测。一般来讲,在交会点天气好的话大家最多待两三天,数据量确保任务完成就行。但这次不一样,因为是面临着最后一个窗口期,如果这次失败了,很有可能整个任务也就失败了所以测量登山队员和交会组队员就必须要驻守在各自岗位,等待机会随时开始工作。”

from clipboard

队员程璐、武光伟、薛强强在攀爬西绒交汇点休息时的留影


from clipboard在东绒2交会点的队员


与大本营、二本营不同,交会点的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在交会点驻守的队员居住的是简易帐篷,干粮、自热米饭、方便面是他们的一日三餐,然而由于用水困难,对于交会点的队员们来说,吃上一顿方便面都是非常奢侈的。“用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要把冰敲下来化了,再进行饮用,环境可以说是非常艰苦的,在那样一个环境坚守11天10夜,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真的太不容易了。”


from clipboard队员们“化冰取水”


尽管交会点上条件恶劣,但回想起来,徐伟航认为他的这次珠峰之旅最遗憾的事情之一就是没有前往所有六个交会点,记录下更多交会点测量队员的画面。


 他还看到了珠峰上的美景。


除了各种感动的人和事,让徐伟航印象深刻的还少不了珠峰上让人震撼的美景。5月7日,央视新闻曾在新浪微博以“海拔5200米的夜空星轨”为话题发布了一则视频,话题阅读量达到2470多万,而这则夜空星轨视频正是出自徐伟航与另外两位央视记者之手。


from clipboard


“人家说,珠峰就是心在天堂身在地狱。我当时有次和另外两个记者,我们三个人晚上一起去拍银河,因为在城市里是很难见到这些的,虽然说那里晚上的气温确实很低,也下雪了,但是拍完以后,这些素材,都让人觉得感触很深。”


星空之下,大自然的恢弘与人类的渺小在同一空间共存,或许不应说我们“征服”了珠峰,而是珠峰“接纳”了我们。这也许就是珠峰上独有的浪漫吧。


from clipboard徐伟航在珠峰拍摄的银河星空


就是这样,徐伟航利用自己专业所长,在珠峰高程测量任务中尽可能多地拍摄,希望留存下更多的素材,同时运用新媒体,让大家多角度的看到珠峰测量的日常工作、生活状态。


在国测一大队办公室主任任秀波的策划下,珠峰高程测量任务期间,任秀波、徐伟航等人拍摄了多则“珠峰测量Vlog”,希望透过他们的镜头,让大众看到更多“小人物”、“小故事”。这似乎也让看似高大上的“珠峰测量”变得更接地气了一点,让大众看到了队员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一群普通人,做了一件非常不普通的事,这也是徐伟航参与珠峰测量任务后的深刻体会。在与测量队员们进行了更深入的接触后,徐伟航发现,“我对于他们的认识,不再只是觉得他们多么无私多么伟大,反而感到他们就是一群平常人,我们都是很平常的一群人,但是,不管是为了家庭也好,为了工作也好,能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去忍受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执着坚毅地去完成任务,那就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也许,正是这么一群和你我如此相似的普通人,完成了如此不普通的事,才越发让人感到了不起吧。


from clipboard队员们在二本营的合影


from clipboard队员们进行徒步训练


04.

3月11日出发,6月3日返回西安,徐伟航笑称这是自己出过最久的一趟“差”。回想起这趟珠峰之旅,徐伟航认为这段经历让自己备受鼓舞,更是有一些怀念,“很多人从珠峰回来之后都觉得其实山上的生活还挺好,就是条件艰苦了一点,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会感受到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在努力,大家都是很纯粹的,会觉得那时候的生活还挺美好的。”


有了这次珠峰测量的亲身经历,徐伟航也对测绘行业的宣传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从珠峰回来后,徐伟航结合自身经历,参加了2020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并获得一等奖。大赛上,徐伟航以“测量珠穆朗玛”为题,不仅生动通俗地为大家讲解了珠峰测量的技术相关工作,更是将珠峰测量过程中队员们的经历、故事搬到了科普舞台上,徐伟航认为,“我觉得不仅要科普科技、科学的东西,还要科普科学的精神,测绘可能在大家看起来穿的没有那么高大上,很多队员晒的(皮肤)也很黑,工作环境也很艰苦,但这更是一种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我觉得我应该把这些故事也讲给大家,告诉大家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这也是我作为大队内的宣传工作者需要做到的任务。”

from clipboard

徐伟航在2020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上


from clipboard领奖合影


同时,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在徐伟航看来,“珠峰高程测量”这一事件除了自身的重要性,更有价值的在于,它像是为测绘行业亮起了一束高光,让大众透过珠峰高程测量看到了测绘行业,看到了测绘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看到的测绘行业,不像建座大桥、起个高楼,是显性的,像港珠澳大桥多么宏伟,你一看就能看出来,但别人却不知道,港珠澳大桥在建设前是需要我们测绘队员建立首级控制网,统一了两岸三地的基准以后才能够让这个大桥成功合拢,成功对接的。”


“平常大家或许看不到这些,但是珠峰测量能够让大家真真正正感受到测绘人做了一件非常伟大、非常神圣的事。”


05.

大学时期的徐伟航大概从来没有想象到自己未来会加入国测一大队工作,甚至会直接接触到测绘工作,毕竟那时候的他还是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名学生,按徐伟航的说法,那时的他和测绘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from clipboard

大学时期的徐伟航


他与国测一大队的结缘,完全属于一次“机缘巧合”。在徐伟航大学毕业之际,正好赶上国测一大队宣讲活动,基于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回信这一事件,当时组建了一支报告团,进行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宣讲,在老师的推荐下,徐伟航也参与到了这一宣讲活动中进行辅助工作,“当时我还是报告团的串场人,我印象很深刻,当时在西安,活动上有测绘人的家属,有1975年测量珠峰的老队员,也有2005年复测珠峰的老队员,我坐在那里听得很震撼,当时我就想,‘这些人都是测过珠峰的人啊’,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国家做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当时就觉得很受震撼,我就觉得我不仅仅是我在为宣讲团服务,更是通过一段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净化着我的心灵


宣讲活动结束以后,徐伟航对国测一大队有了不一样的情感,萌生了为他们的事迹更好地进行宣传的想法,在此之后,徐伟航开启了与测绘的不解之缘。


from clipboard大学时期的徐伟航


不过,更让徐伟航意想不到的是,在最初进入国测一大队时,从未接触过测绘工作的徐伟航,需要与其他同期入职的测绘专业的同事们一起进行外业工作,这是国测一大队新员工们的“必修课”。“(报到)一周后领导通知我们(新员工)要去内蒙,当天中午通知的,下午就要我们收拾东西,买票去内蒙。”

到达外业地点后,徐伟航和同事们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资源三号卫星在轨几何检校地面靶标铺设工作,这可把非测绘专业的徐伟航难倒了。最初,徐伟航完全无法掌握这项工作,只能拿着RTK学着别人的样子做,用他的话说完全是“混”过去的。


不过,随着工作量的增多,徐伟航发现这样是无法继续开展工作的,“当时要求把靶标铺在25*25的正方形里,每一排要铺成一条直线”,“但最后我铺的靶标是呈梯形的,有个工程师看了很着急,一把就将我的RTK抢走了,抢走之后人家在那弄,我就看着他怎么弄,第二天再尝试。”长时间观察后,徐伟航似乎开了窍,终于掌握了要领,“第二天我就说啥都要弄好……最后确实也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毕竟我也掌握了一项测绘技术。”


这一年的外业工作让徐伟航非常难忘,播音与主持专业出身的他从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够掌握多项测绘相关技术。除了RTK技术,徐伟航还曾进入应急中心学习无人机驾驶技术,arcgis软件相关处理技术,还掌握了GNSS控制点测量等测绘相关技术。而最难得的是,从最初对于测绘工作的不适应,到逐渐乐在其中,通过第一年的外业工作,徐伟航感觉自己真正融入了这里,“只有你出过外业你才会知道这个工作是这样的,你不出去只待在这里(办公室),就脱钩了,就不实事求是了。”同时,实际的测绘工作对徐伟航之后在宣传方面的工作也有所帮助,能够避免许多在对外宣传时可能会犯的低级错误。


“所以不管是搞宣传也好,做什么工作也好,只要你来到国测一大队,你就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外业的经历,你才能够跟大家融入到一起。”


***


对于从播音与主持专业 “跨界”进入了测绘领域,徐伟航表示自己不后悔,尤其是在参与过这次珠峰高程测量任务后,“在经历过这样一种环境后,虽然我没有像测量登山队员一样上到七千多米,但是我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做我所能做到的,走到我能走到的位置,我就觉得我不后悔。”


说起在国测一大队工作以来的感受,徐伟航感叹,“我觉得和这样一群人在一起工作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身边都是一群踏踏实实为国家做事的人,尤其参与珠峰测量确实是见证历史的一件事,能够参与一次珠峰高程测量,能够来到珠峰脚下,能够真真正正去完成这样一项国家任务,我觉得非常光荣。”


“来到一大队,是我跨了两个一级学科,来到了一个从来没有体会过的行业,但也是人生的一个机缘吧,因为没有从事过,最初来到可能承受了一些痛苦,但也获得了一些不一样的人生经历,这就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大的感悟。”

声明:南方数码生态圈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浏览量:4894
1
全部观点
新手50801 2020-12-30 02:16
很强
迷幻 2020-12-29 22:09
很强了
文武斌 2020-12-29 21:57
大杨树 2020-12-29 20:42
测绘英雄
新手46583 2020-12-29 14:39
七七 2020-12-29 14:21
什么设备
新手767206 2020-12-29 10:52
生活完美 2020-12-29 10:50
赞赞
工程测绘 2020-12-29 09:14
KAIGE 2020-12-29 08:57
也想评论? 请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