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助力武汉“十三五”城市建设发展
摘要:基础地理信息武汉市域全覆盖、三维实景建模为军运会保驾护航、SAR技术探得大型构筑物的细微变形、无人测量船摸清武汉40个湖泊水下状况……

from clipboard

来源:武汉自然资源和规划

作者:王亚欣、刘莹

原标题:上天入地摸清家底 测绘服务保障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助力武汉“十三五”城市建设发展


| 本文约 3500 字,阅读约需 7 分钟 |


基础地理信息武汉市域全覆盖、三维实景建模为军运会保驾护航、SAR技术探得大型构筑物的细微变形、无人测量船摸清武汉40个湖泊水下状况……“十三五”期间,在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的努力下,武汉测绘工作在基础数据覆盖水平、成果更新维护能力、城市基准体系建设水平、地理信息服务与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有大幅提升,测绘“黑科技”的频频登场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


摸清家底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覆盖

from clipboard

无人船


城市的桥梁、隧道、高架、机场、超高层建筑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精准的测绘基准体系支撑。

十三五”期间,武汉基础测绘在覆盖全市域的武汉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北斗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与服务,为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高精度、实时化的平面和高程基准服务保障。


5年间,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完成了覆盖中心城区超900平方公里,主要用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的1:500数字地形图和数字三维地图;覆盖全市8569平方公里,主要用于城市规划、政府管理、重点工程建设的基础图件1:2000数字地形图,以及主要用于总规、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重点项目落地选址的1:10000数字地形图。


此外,多尺度高分辨率影像实现了中心城区—全市域—大都市区的三级全覆盖。其中,分辨率优于0.2米的航空摄影影像每年覆盖一次城区范围,分辨率优于0.5米的卫星遥感影像每年覆盖一次市域范围。分辨率优于2米的卫星遥感影像覆盖了武汉大都市区2.06万平方公里范围,为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积累了影像资料。


在摸清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家底的基础上,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结合城市空间格局、综合交通、公共服务、滨湖生态、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专题持续开展专项监测与分析研究,完成了120余项市区两级的各类统计分析报告、专题监测报告和专著。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如果城市是一座高楼,基础测绘信息就如同这座高楼的地基,地基有分毫差池,高楼便岌岌可危。基础测绘工作是城市发展的“幕后英雄”,在“十三五”期间为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土空间、长江新城、两江四岸、重振等城市重大专项规划的编制,为中法生态新城、大健康产业园、通用汽车等重大项目的选址等都提供了必要的决策参考。


清晰、直观、多时相的影像资料也真实记录了武汉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和变迁,为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与管控,为生态保护修复、违法建设监测和认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都提供了直观依据。


“黑科技”亮剑

三维实景建模为军运会保驾护航

from clipboard军运会开幕式仿真系统


2019年10月18日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汉召开,伴随着流光溢彩的电光声效、大气磅礴的歌舞表演、飒爽英武的军姿风采和观众席上一次次被点燃的热情欢呼,武汉以全新的国际化形象亮相世界舞台。谁能想象,在耀眼光芒的背后,武汉测绘人已在军运会指挥中心“闭关”3个月。当晚,他们紧盯一块120多平方米的LED大屏,通过智能化的时空地理信息系统为军运会保驾护航。


早在军运会重要线路综合整治时,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就“派出”了三维激光扫描仪、移动三维测量系统、遥感影像处理系统等高科技“先遣部队”,为军运会重要线路定制了全息实景三维地图。载有5个相机的车辆开到哪里,就能通过数据处理平台进行实景三维建模,哪里街景绿化不达标,哪栋房屋外地面色彩与立面整治标准不符,无须到现场就能在屏幕上清晰可见,这极大提升了我市美化军运会重要线路的工作效率。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为军运会研发的智能指挥平台,在军运会开闭幕式上更是派上了大用场。开幕式当天,在军运会指挥部的电子显示屏上,一个与真实世界对应的三维数字世界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车道、绿植、公交车、红绿灯、建筑物等在这个三维的世界里与现实无异,随着时间轴线的移动,志愿者、运动员、媒体、观众等人群的进退场时间、行经线路清晰可见,甚至观众席上每个座位的异动都能及时观测到,若遇到突然事件时,系统能自动识别,提前预警并关联高清监控设备,并连接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精准的处置建议。


在测绘“高科技”的保驾护航下,武汉军运会开闭幕式顺利进行。据悉,通常这种大型活动都需要多次彩排,本次军运会在智能指挥平台里进行多次桌面推演,最后只全仿真彩排了一次,大大节省了社会资源。


防范地质灾害

看不见的地下变“透明”空间

from clipboardInSAR角反射器


今年7月,武汉市连降暴雨,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提前布局了另一“黑科技”——SAR技术,及时发现了江夏区八分山的一处滑坡险情,防范了地质灾害。


SAR技术可利用传感器的系统参数、姿态参数和轨道之间的几何关系,精确测量地表某一点的空间位置及微小变化,可以探测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的地表形变。近年来,这一技术被用于武汉地表沉降情况和大型构造物变形情况的筛查。今年入夏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八方山有山体滑坡的风险,便及早将设备布局在易滑坡点,进行24小时监控。7月一次大雨后,在八分山土基位移了仅10公分左右时,SAR技术敏锐发现了这一变化,迅速反馈给有关部门进行后续处理,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


地面上建筑的丝毫变形,都无法逃脱测绘监控技术的慧眼如炬,错综复杂的地下空间又如何测量呢?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开展了地下空间调查、湖泊水下地形测绘,这些看不见的地下在测绘人的手中变成了“透明”空间。


“利用实景三维建模技术,5年来武汉基础测绘开展了主城区680平方公里范围的地下空间调查,探明主城地下共计6875万平方米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及其分布、用途等信息,对重要地铁站点建设三维精细模型134个、重点地下公共建筑建设三维实景模型40.9万方,建立起“地下三维空间”。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还给湖泊做“彩超”,利用无人测量船完成了中心城区40个湖泊水下地形的探测工作,完成1:2000水下地形图464幅、湖泊水下地形工程专题图478幅,掌握了湖泊的水域面积、深度、容积、淤泥厚度、岸线长度等相关信息,形成了准确的城市湖泊档案,为武汉市湖泊保护工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获取了精确的数据资料。


提供便民服务

多年来发放公共地图530万份

今年9月,到武汉读大学的湖南籍新生小雷一下高铁就拿到了最新一版的《武汉出行指南图》,这份地图上标明了几十所在汉主要高校的位置,小雷迅速找到了自己学校所在的地点,还了解到好友就读的学校离自己不过几站地铁的距离。他感叹,没想到武汉的高校怎么多,以后可以按图索骥去自己喜欢的高校听讲座了。


《武汉出行指南图》是武汉公共地图中的一种。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测绘研究院共编制发放各类公共地图530万份


市测绘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因公共信息资源非常丰富,而地图容量有限,为方便市民使用,2010年4月,我市推出第一版武汉市公共地图。过去几年,武汉每年都会结合城市热点和市民需求推出不同类型的公共地图。


比如为城市重大活动编制了第七届军运会重要线路及场馆分布图、“武汉马拉松”线路图等专用地图;为市民的地铁交通、旅游出行、购物住宿等日常需求,编制了武汉出行指南、综合交通、地铁商圈导游以及大江大湖政务图、手绘地图等专题丰富、更新及时的公共地图,并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免费发放,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主题公共地图特点鲜明,均为‘零广告’,真实实现了地图的便民性。”


***


基础测绘转型升级为“智慧武汉”提供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我市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机构改革后测绘全面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大格局的重要时期。


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武汉基础测绘将积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需求,我局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测绘基准体系提升、基础测绘成果更新、地理信息资源拓展、自然资源管理保障、城市治理创新服务等工程项目;适时修订测绘地方法规,进一步提升市区基础测绘在工作机制、项目组织、技术手段、经费投入、质量信用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努力建设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管理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的基础测绘组织管理、技术手段、数据资源新体系;加快向新型基础测绘的转型升级,为“智慧武汉”建设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高效能的服务支撑。


至2025年,我市将基本实现基准体系更精准、数据成果更精细、更新手段更多样、生产技术更先进、信息内容更丰富、公共服务更多元、保障措施更有力的基础测绘工作新格局。

声明:南方数码生态圈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浏览量:715
0
暂无观点
也想评论? 请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