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20多年后,妻子才知他是航天人
摘要:

火箭专家、中科院院士、型号老总……在我国航天运输领域知名专家刘竹生身上,有很多标签,但在他眼中只有一个:“铁杆”航天人。


什么是“铁杆”?


“生死不弃!”在刘竹生看来,“铁杆”一部分是航天人,另一部分是家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人,是作风,也是家风。“铁杆”航天人的家风,就是一人干航天,全家爱航天。


from clipboard

刘竹生家庭成员合影

郭嘉瑞 摄


20多年后才知丈夫是航天人

1968年12月,刘竹生与王丽珍登记结婚。婚后,两人度过了10多年“牛郎织女”般的日子。王丽珍当时在天津教书,刘竹生在北京工作。对于丈夫的工作,王丽珍知道的只有两个字——保密。

虽然不知道丈夫具体做什么,但能猜出他干的是大事。她也曾好奇地问:你到底是做什么的?

一次,刘竹生将保密教育中的事例讲给王丽珍听:“一些人将部队转业的消息写信告诉家人,导致泄密。”自此关于他的工作,王丽珍再也不过问。

在刘竹生心里,妻子不仅通情达理,有修养,而且十分坚韧,为他一心从事火箭研究筑起了坚固的“后墙”。

那些年,与丈夫聚少离多,王丽珍一边工作,一边独自照顾两个孩子。由于生活条件不好,孩子经常闹病,有一阵子大女儿老感冒,王丽珍工作太忙,也顾不上带女儿去看病。一天,她发现女儿小便中有血,才赶忙去医院,经医生诊断是肾炎。

当时唐山发生大地震,她们在天津的一间房子被震塌了。王丽珍和两个孩子只好住在学校操场上搭的一个窝棚里,没有窗户,里面又潮又湿,还要给孩子熬药,非常艰辛。

但再苦再累,王丽珍都没有哭过。每当丈夫关切地问起家事,她也总是报喜不报忧。

他们的媒人王化侠看她这么辛苦,半开玩笑地问王丽珍:“给你介绍了刘竹生这么个指不上的书生,你后悔了吧?”

王丽珍笑了笑说:“有什么后悔的,老刘是个好人,别看他平时不爱出头露面,可关键的时候,像个男子汉的样儿。”王丽珍的语气中流露出骄傲和满足。

直到1979年,王丽珍才调到北京工作。虽然一家人挤在一个13平方米的小屋里,但总算团聚了。那时,刘竹生依旧没日没夜地忙于工作,家里的大事小事还是王丽珍操持,再苦再累,她从来没有抱怨。

1989年年初,国家启动了长二捆火箭研制工程,整个工程必须在18个月内完成。当时,造一枚火箭至少需要6年时间,18个月造一枚火箭,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刘竹生承担其中最难的一环——“捆绑”技术的研究。那期间,他经常睡不上一个囫囵觉,无数的白天黑夜都在连轴画图中度过,有时突然有个思路,半夜就敲开同事的门,开始讨论。

“捆绑”问题解决后,刘竹生又挑起了整流罩分离难题的重任。在整流罩分离试验前,有人提议,可以让家属来参观。第一次,王丽珍有机会走近丈夫的工作。

试验现场,只听见“啪”的一声,整流罩如花瓣一样张开。那一刻,她才知道丈夫干的是国之重器,觉得既神秘又震撼,于是更能理解丈夫了。她想:“航天强了,中国才能不受欺负。”

from clipboard

刘竹生和王丽珍在神舟十一号飞船转场现场

记者 宿东 摄


心中最美是火箭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正式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8年开始,刘竹生又挑起了发射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的重担。短短几年间,他和团队攻克了一道道难关,铸造出中国第一枚载人火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运载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已64岁的刘竹生,本可以退休,安享晚年生活,但他却还在为载人火箭的可靠性殚精竭虑。10多年来,他依旧为10余枚载人火箭“掌舵”,见证了它们百发百中,顺利将11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

当刘竹生为工作忙碌的时候,王丽珍本能地守护着他们的小家,任劳任怨。

刘竹生说:“在我们家,大事我做主,小事她做主。什么是大事?我说,60年发生一次的才算大事。所以家里的事,我从来不管,她也从来不让我操心。”

王丽珍说:“我们从来不吵架。”简单的一句话,却凝聚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理解、支持和奉献。

如今。刘竹生已经81岁了,王丽珍以为丈夫终于可以陪伴自己了,但只要工作有需要,刘竹生依旧义无反顾地扑在工作上,承担起航天运输领域高级顾问和空间站工程可靠性专家组组长的重任。王丽珍只能一个人上老年大学,享受一个人的老年生活。几十年相伴,她深深地懂得,在丈夫的心里,最美的是火箭。

直到几年前,刘竹生终于圆了王丽珍多年来的心愿——带着她去发射场观看发射。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伴着耀眼的亮光,一个庞然大物拔地而起。这一刻,王丽珍感慨:“火箭了不起!干火箭的人更了不起!”她终于懂了为何在丈夫心中火箭最美,在她心里,也如是。


心灵手巧的总设计师

载人航天发射场,戈壁滩上的胡杨林黄了又黄。很多次,刘竹生将这大漠秋色收入油画中。

有人说刘竹生是火箭专家,也有人说他是艺术家,“给他一个平面图,刘总立马就能将它画成立体图”。作为一名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除了上班就是加班的样子,而是多姿多彩。

刘竹生的家里,摆着好几个大书柜,里面除了各类书籍外,还放满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它们中有不少是他从荒凉的戈壁滩上捡回来的,有极具沧桑感的树根,也有各种千奇百怪的大漠石。在发射场,这些都是他松弛紧绷神经的“灵丹妙药”。

除此之外,刘竹生还会修表、绘画。他画的毛主席像栩栩如生,丝毫不逊色于专业大师。他家里的桌子上还摆放着当年为夫人画的《青春少女像》。他还会给孩子手工做很多玩具,织布机、照相机……他的心灵手巧也为家人带来了许多欢乐。

潜移默化中,多年绘画培育的空间思维,赋予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洞察力。长二捆火箭研制期间,还没有火箭模型,为了方便大家观察分析和讨论,他就亲手做了一个火箭模型。当时,没有数字仿真技术,这般立体直观的火箭模型,让人吃惊不已。


三代传承航天情

对于火箭发射,刘竹生一家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当有火箭发射直播,一家人经常会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观看火箭发射,也渐渐地成了他们家的一个传统。

不仅刘竹生和妻子爱航天,在耳濡目染中,两个女儿也爱上了航天,渐渐地走上了航天事业的道路。刘竹生的外孙郭嘉瑞也在国防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习飞行器设计专业,继续追逐航天梦。

“每次看到、听到火箭或是航天方面的消息,我都很激动,我觉得这就是我以后要做的事。”郭嘉瑞说。

刘竹生说:“我希望他能搞技术,造火箭、造导弹,贡献大。”外孙小时候,刘竹生便购买了上百种模型给他玩,培养他对航天的热情。在外孙看动画片的时候,刘竹生总是将他留下的半成品拼好,用行动告诉外孙,要坚持,不要放弃。

郭嘉瑞长大后,祖孙俩经常会坐在一起讨论技术问题,刘竹生经常对他说:“既然你选择干航天,就一定也要是‘铁杆’!”

献了青春献子孙,晚年的刘竹生,不仅心系中国火箭,也在为航天事业培养“铁杆”接班人。“铁杆”是航天情怀,更是家国情怀。为国铸箭的路上,航天精神代代传,航天家风也要代代相传。

声明:南方数码生态圈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浏览量:2341
0
全部观点
五湖四海 2021-03-22 15:16
致敬!
啊恒15125464119 2021-03-22 11:33
点赞
大海 2021-03-22 11:31
点赞
lengxu007 2021-03-22 11:30
点赞
hkai2658 2021-03-22 08:41
工程测绘 2021-03-22 08:37
新手50801 2021-03-22 07:15
在完
兵哥哥 2021-03-22 06:28
兵哥哥 2021-03-22 06:27
新手683201 2021-03-22 00:18
也想评论? 请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