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研究丨关于新时期测绘人才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摘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作为自然资源领域软科学研究一员,我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在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人才转型发展更好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方面有一些新的思考和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人才管理经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新时期,体制机制的变化,技术的更新迭代,催使测绘行业生产应用服务发生巨大变革,也使人才是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管理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需要我们从党史中学习人才管理经验,在深化改革进程中,深入分析形势、需要和发展,在人才发展培养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推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体制机制变化带来业务的变化


2018年机构改革后,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并入自然资源部,其职责和定位将发生深刻变化。根据《测绘法》要求和自然资源部“三定”方案规定,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定位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继续履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保障的职责;二是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承担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三是开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军民融合等相关工作。职责和定位的变化,将使其业务内容也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二)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带来变化


一是基础设施的发展推动行业生产服务流程的变革。遥感卫星是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的主要手段。当前,我国公益遥感卫星系统规模领先全球,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发展迅速。到2020年,我国在轨运行的遥感卫星将超过200多颗,光学和雷达卫星的最高地面分辨率均将优于0.5m。逐步形成高、中、低空间分辨率合理配置、多种观测技术优化组合的综合高效全球观测和数据获取能力。我国2020年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与此同时,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手段逐步从传统的专用传感器,如遥感、通信、导航卫星、航空飞行器、地面测量设备等向非专用传感器发展,如智能手机、城市视频监控摄像头,将都大大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能力。


二是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了测绘地理信息应用的巨大变化。随着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测绘地理信息处理技术逐渐趋于智能化和自动化。5G技术和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三维数据采集方式呈爆炸式增长,为实景三维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更加精细和可靠的三维数据,推动真三维实景。在卫星导航数据方面,导航定位精度将有望达到亚米级,进一步推动地球空间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发展。今后,一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也将不断涌现,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大众化将得到空前发展。
二.测绘地理信息形势变化对人才发展需求分析
(一)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等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新型基础测绘建设主要技术手段是广泛采用卫星导航定位、遥感、地理信息、互联网或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强调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新型基础测绘在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技术手段的变化导致对导航定位、海洋测绘,地下水形(地下水文地质)测绘等专业人才需求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十四五”期间要开展三维实景等建设任务的增加,对懂得计算机、摄影测量与遥感信息技术处理和地理信息工程类等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
(二)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的测绘人才需求分析
第一,“山水林田湖草”同属一门,在多业务融合、统一管理模式带来了更高的业务要求,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业务中提供保障服务,从业者需要了解土地、农业、水利和林业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具体到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未来一段时间,数据获取仍是支撑自然资源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数据获取的领域将会与更多行业进行需求融合,生产更加丰富,更有深度的数据产品,满足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需求,这就要求人员应该拓展地理空间思维和技术,实现地理信息向自然资源管理应用的渗透。与此同时,随着自然资源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测绘地理信息的主要支撑主要通过地理信息软件平台、数据库建设等业务,这就需要大量的地理信息系统类人才为信息化应用服务添砖加瓦。


第二,需要监测评价类人才。我国将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在目前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上,构建4个类型的监测体系,即宏观监测、常规监测、精细监测和应急监测。伴随着各类监测数据的增加,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并提炼出有用的信息需求将增加,并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和任务,但目前来看,我国在自然资源数据的分析、评价和挖掘等方面的人才还处于短缺,这将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利用程度的好坏。


第三,空间规划中需要地理设计类人才。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已经建立健全了体制机制,在技术方面就需要打通环节,发现和寻找破解目前规划体系问题的方法。科学的空间布局,大到国家的空间格局,小到村庄空间机理,都是实现“人地关系”和谐、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地理信息是关于位置的数据,是对空间关系精准描述的宝贵资源。面向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挖掘地理信息内在价值,倡导空间利用决策全过程精准分析与评估,服务城乡空间规划全过程的“地理设计”无疑将为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助上一臂之力。为此,随着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人地关系”规划理念的推进,传统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乡规划、国土规划、土地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的人才队伍不适应形式的发展,需要转型发展,“地理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将十分迫切。


(三)新技术发展对测绘人才的需求分析


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手段变化,数据的智能化处理的发展,以及信息推送能力的提高,将来我们可实现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米(分米)级高精度实时导航定位信息和时间同步信息,全天时、全天候、实时亚米级遥感数据和视频数据,并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及时推送到其手机和各类移动终端。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涉及软件技术,还包含遥感科学、导航科学、地理学、测绘学、气象海洋等行业科学和其他IT技术,是多学科技术交叉的体系。无疑,对人才的需求也从这个要求和角度出发,一是应该加大对导航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规模,二是对于懂得遥感、导航、测绘、软件开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高端人才需求也更加强劲。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要创新发展,实现关键突破,必须在地理信息软件装备等方面实现自主可控,为此需要针对大地测量、卫星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航空摄影设备,卫星传感器和卫星导航芯片,激光雷达设备,多光谱仪等高精度测绘设备等国产自主测绘地理信息平台软件的研发,加强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遥感等测绘仪器装备方面的人才培养。


三.自然资源管理格局下的测绘人才培养现状


相关高校专业设置情况。根据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对测绘地理信息专业设置进行分析,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主要有:工程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导航与位置服务,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矿山测量、地图制图与数字传播技术、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国土测绘与规划等。此外,备案的新增专业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等测绘地理信息相关或者融合的专业。


在全国范围内,高等院校开设的本科层次测绘地理信息相关专业,主要包括五类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和测绘工程。高等院校中硕博层次的专业设置主要包括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开设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高校、科研院所340余所。


四.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测绘人才培养措施探讨


(一)调整测绘专业设置


借助以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测绘学的理论基础、测绘工程的技术体系、研究领域和学科目标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测绘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数据的采集,而是强调对地球空间数据和信息从采集、处理、量测、分析、管理、存储到显示和发布的全过程,并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些特点标志着测绘学科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的交叉;从利用地面测量仪器进行局部地面数据的采集到利用各种星载、机载和舰载传感器实现对地球表面及其环境的几何、物理等数据的采集;从单纯提供静态测量数据和资料到实时/准时地提供随时空变化的地球空间信息。将空间数据和其他专业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其应用已扩展到与空间分布有关的诸多方面,如环境监测与分析、资源调查与开发、灾害监测与评估、现代化农业、城市发展、智能交通等。为此,为形成体系,相应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规模布局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应明确一级学科的内涵和二级学科应有的“专属”标签,能形成相对独立的专业方向或进一步明确在重新划分研究方向或设立三级学科。


(二)加强技术跨界人才培养


目前以测绘工程为核心的各级各类测绘人才已经形成完整体系,毕业生数量上本科生占大多数。全国已有测绘工程专业的学校大约有150所,其中多数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由于学校行业背景的不同,每个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虽然主体上相同,但是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基本上满足目前不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1]。但是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大而全,学生普遍存在“囫囵吞枣”“样样都学,门门不精”现象。受制于师资水平,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的课程难以开设,例如空间分析、激光雷达技术、地理国情监测统计分析等。上述情况造成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普遍不高,难以适应需求。从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看,要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或课程内容设置中增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内容,以适应衍生出的新应用如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需要。

from clipboard

(三)以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为基础,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学科体系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主要针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观测要素的不同特点,利用3S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自动化、规模化、定量化、智能化。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决策全过程中,还要瞄准业务工程和决策管理需求,建设业务流程清晰、标准规范统一、产品持续配套的流程系统等。这在客观上都对自然资源调查相关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在与自然资源调查相关的专业有地质矿产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与遥感勘查、海洋调查与监测、地理国情监测、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以及土地资源调查监测等专业调查专业。而在实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趋势下,而地理国情监测本科专业的设立,填补了系统培养我国自然调查监测领域专门人才的空白。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不是各交叉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站在一定的高度,综合利用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从大处着眼,统领全局,将各交叉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地理国情监测可以说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学科体系的一个雏形,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学科建设,可以以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为基础,一方面加快地理国情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加强自然资源数据库建设和数据挖掘与分析等能力建设,整合开设相关专业,对自然资源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提供人才和专业支撑,同时构建起自然资源调查的相应学科体系。


(四)加强地理设计类人才培养


实现“人地关系”和谐、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是空间规划的基本遵循,这为地理设计提供了应用的舞台,随着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推进,地理设计将会面临大的应用需求,而目前这方面人才培养还处于空白。由于地理设计是以地理科学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地理信息为基本支撑,为特定地理单元的合理利用提供调查、分析、评估和设计服务,其知识背景和基础理论是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等,核心支撑技术是3s技术。为此,可以在测绘类学科中设置相关的专业,以支撑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五)加强应用型GIS人才培养


我国GIS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作为一种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农业生产、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环境评估、公共设施管理等多个领域。当前,在GIS的培养过程中,科研型人才相对较多,企业所需从事研发和应用的人才相对不足,且由于学校力量不足,导致学生水平和质量下降等原因,出现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就业率不高和企业招聘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因此,在GIS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转变培养思维。具体到服务自然资源管理领域,对GIS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掌握几个软件、熟悉几门计算机语言,还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GIS技术来解决自然资源领域中的问题,即必须强化地理素养,通过地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很好地理解“空间”这一GIS的核心思想,把“人地关系”作为基本规律的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作为基础课程。同时掌握地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开设计量地理学等课程,将数学方法引入到了地理学的研究中,可以更精确地描述和把握地理演化规律,提升空间分析能力,满足自然资源管理对GIS人才的需求。


(六)设立遥感学科,并加大人才培养规模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测绘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我国共有28所高等院校开设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当前,随着遥感技术已经从航空遥感走向多卫星组网的多分辨率、全天候、全波段、多要素地球立体观测,也出现了遥感科学人才一人难求的局面。并且现有的人才队伍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专业知识上也都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自然资源监测的需求,需要加快遥感类人才的培养。当前,针对不同的一级学科设置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其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以测绘科学为背景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侧重于遥感数据的获取、数据质量的控制和空间数据库的管理等;以电子信息科学为背景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侧重于遥感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在信号处理和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应用;以地理学为背景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侧重于有关资源环境空间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相同一级学科的各院校,因各自学科背景和侧重点不同,其培养目标也存在差别。针对自然资源管理,因为面对实际应用需求,应在规模上加强以测绘学科和地理学为背景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针对遥感技术的创新突破,应以少而精的思路培养以电子信息科学为背景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七)加强对导航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根据中定协统计,2016年,我国涉足卫星导航应用与服务产业的厂商,机构数量超过5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总投资规模500亿元左右。其中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均纷纷投入北斗相关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链基础。同时,国内正在形成一批基于互联网业务的位置服务提供商群体,有些已形成一定规模,而腾讯、阿里巴巴、盛大、百度等网络巨头也正积极研究和开拓卫星导航和遥感服务新业务。前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到,随着导航卫星应用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增长,而目前我国导航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却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应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


学以致用,方为学。“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把人才发展视作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贯重视人才问题对于执政兴国的重要作用。我从百年党史的学习教育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在传承和弘扬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找准角色定位,将学习成果体现在自己的具体实际工作中,立足本职履职奉献,担当作为,只为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续写新时代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作者:测绘发展研究中心


声明:南方数码生态圈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浏览量:15643
2
全部观点
新手652886 2021-12-22 19:53
赞一个
新手63684 2021-12-22 19:48
赞一个个
新手72013 2021-12-22 19:46
学习了
新手516682 2021-12-22 19:44
赞一个
新手57259 2021-12-22 19:42
赞一个
新手06325 2021-12-22 19:39
赞一个
新手468788 2021-12-22 19:35
赞一个
Daisy 2021-12-22 19:32
新手49616 2021-12-22 19:16
赞一个
微笑 2021-12-22 19:14
赞一个
也想评论? 请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