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城:用地理信息技术审计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
摘要: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脉,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守住百姓“米袋子”的基础,是国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加大投入,率先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步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为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神,吉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加强黑土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为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白城市审计局积极探索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采取“数据+”审计模式,揭示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风险隐患,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对T市开展高标准农田资金审计为例,重点介绍应用大数据审计模型和技术手段开展涉农审计的经验做法。

一、审计思路

审计组在审前调查发现,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范围广、面积大,监管困难,2019年之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由财政、水利、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实施,地理信息数据不共享,仅靠传统踏查方式开展审计,数据不精准、问题不清晰、成效不明显。因此,审计人员跳出传统审计思路,综合信息、对比数据,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自然资源部门的遥感影像、土地调查数据等多种地理信息数据,利用ArcGIS、CAD制图软件等进行技术处理,大幅缩短了审计核查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同时,审计组通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确定将审计重点放在关注各地是否有在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上造林、挖湖造景、挖塘养鱼、从事林果业等“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和关注高标准农田是否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二、审计分析方法

(一)采集基础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审计组从搜集基础数据入手,本着“全面、精准”的原则,从财政、水利、农业农村、发改等项目实施单位采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域竣工矢量图,从自然资源部门采集各年度卫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层、地类图斑图层等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建立高标准农田数据库,并进行分类命名,命名要包含项目实施部门、年度、项目地点等关键性信息,确保建立大数据审计模型精准,防止不同项目数据资料混淆。同时,为提高数据库的精准度,所采集的每项数据文件都应包含“dbf、prj、shp、shx” 四种格式,确保技术数据的完整性。基础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2019年以前财政、水利、农业农村、发改多个部门均参与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必须将所有项目建设部门的数据全部采集,确保数据库基本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是2019年后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只需从农业农村部门采集数据即可。审计过程中会出现,2019年以前实施的部分项目只有纸质竣工图没有电子数据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CASS制图软件将竣工平面图上的坐标转换为可操作的矢量数据,但这种方法所转换后的数据存在一定误差,实际操作中必须进行数据修正。

(二)数据叠加分析,排查疑点区域。有了基础数据作支撑,就可以按照之前明确的两个审计重点,利用数据叠加分析的方法排查疑点区域。针对“非农化”“非粮化”疑点问题,技术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将地类图斑及高标准农田上图数据导入ArcGIS软件,使用不同颜色标注,进行对比。步骤2:将图形进行叠加分析,依次在软件上点击地理处理—相交工具,将2个项目拖入软件要素框后,自动生成相交图斑图层。步骤3:将生成的数据进行计算,在相交图斑图层选择打开属性表计算图斑面积,表格产生计算结果,包括地类名称和图斑面积。步骤4:将计算结果导出为Excel表格,在软件上打开工具盒子—转换工具—表转Excel,即可将相交图斑图层计算结果转为Excel表格,将表格利用数据透视表分析,筛选出非耕地面积。步骤5:将筛选出的疑点图像与近期的卫星遥感影像叠加,查看数据状况,如有重叠区域,可以初步判定成为“非农化”“非粮化”疑点区域。同样,通过该技术处理方法,还可以查找是否存在重复建设问题,操作步骤与前面基本一致。

(三)确认违规事实,提出审计建议。审计组将排查出的“非农化”“非粮化”疑点区域分别与林草、住建等部门档案进行对比判断,对最终疑点区域进行取证、记录,并且深入实地进行踏查,确保疑点区域的准确性。审计组从数据采集、对比分析、实地踏查到结果确认,仅用5天时间就顺利认定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存在“非粮化”的违规事实,大幅提升了审计效率,提高了审计精准度。同时,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限期整改,T市政府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违规问题认真进行了整改,现已全部整改完毕。三、案例启示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踪到哪里。通过对高标准农田审计实践,深深的体会到,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创新工作思路,打破传统审计方式,充分运用“数据+”审计模式,采取大数据审计模型等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和审计工作的结合度,切实把信息技术转化为提升审计效率和查核问题精准度的有效生产力,进一步解决当前传统审计思路的局限性,达到科技强审的目的。实践证明,充分发挥数据引领的精准“导航”作用,是新时期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


浏览量:108
0
全部观点
蓝天白云 2024-05-06 22:14
点赞
大宝 2024-05-06 16:53
学习
新手511399 2024-05-06 09:27
学习
自在山水间 2024-05-04 11:25
蓝天白云 2024-05-03 18:38
点赞
shq976 2024-05-03 06:33
了解
新手511399 2024-04-28 14:39
学习
也想评论? 请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