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地质调查现代化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为科技创新和地质调查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坚持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和引领地质调查,基本建立了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以深地探测、深海探测、空天对地观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干热岩勘查试采、战略性矿产勘查六大战略科技为引领,以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遥感地质调查监测技术、地质钻探技术、地质测试分析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地质信息化技术七大技术体系为支撑的地质科技创新格局,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迈出坚实步伐。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动地质调查现代化和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对推进科技创新作出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地质调查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围绕全面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和推进地质调查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安排。我们要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的职责使命,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地质调查现代化。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地质调查现代化亟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骨干引领作用,统筹协同各类地质调查创新主体,提升整体创新效能。

我们要加强地质调查战略科技攻关,抢占国际地质科技制高点。一是强化六大战略科技引领。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强化深地探测、深海探测、空天对地观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干热岩勘查试采、战略性矿产勘查六大战略科技,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着重瞄准国际地学和地球深部探测前沿,开展深部结构演变和物质循环规律研究,构建深地科学体系,解决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和利用难题,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着重瞄准深海探测前沿,研发深海探测高精尖技术装备,解决全球深海地质科学问题,全面提升深海进入、探测和开发能力,构建海洋地质科技创新体系。二是提升科技创新平台战略支撑。锚定国家实验室创建目标,统筹优势力量申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实建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北沧州平原区地下水与地面沉降、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江苏东海大陆深孔地壳活动三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攻关破解关键共性技术和转化应用瓶颈问题。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三是加大重大科技项目统筹组织力度。注重在地质调查业务实践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统筹策划申报重大科技项目,全面提升解决地球系统科学问题的能力。组织实施好地质联合基金,围绕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重大资源环境安全保障的基础地质问题和关键技术方法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聚集区域优势力量,积极承担科技攻关任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构建现代勘查技术体系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坚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基本定位,提升基础地质调查能力、提高公益性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需要提升全方位、长周期的基础数据获取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建立有力支撑服务业务发展的自主创新技术体系,需要具备支撑服务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科技基础设施与装备。

我们要加强前瞻布局,构建现代勘查技术体系,集中力量打破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一是构建立体式、全天候基础数据获取体系。实现“星空地海井”一体化协同作业,加强无人机、无人艇、遥控潜水器、智能化和轻便化的陆海作业平台建设,提升对地球系统数据信息连续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积极推进陆域大地电磁、地球化学及地应力观测网构建,加快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建设,形成长周期多要素获取和感知能力。二是建设智能化、高精度探测观测监测体系。发展高低空、近远海、通导遥一体化调查技术体系,着力攻关制约能源资源勘查、深地深海探测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重点加强新型高精度、高分辨率技术与装备研发,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多维度、多尺度、长时效的综合探测、观测、监测能力。三是优化完善地质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布局。培育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数据中心、科学观测台站、地质资料库、资源共享网络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加强地质资料集成研究和共享服务应用,夯实开展科技活动的基础条件。

深化地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实现地质调查现代化,迫切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驱动创新的顶层设计,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创新潜能。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提升地质科技创新效能。一是构建国家地质调查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发挥整体效能,打造地质调查科技创新“火车头”。建实建强区域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汇聚区域创新资源,合力解决区域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二是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地质科技人才发展战略布局,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和管理的制度,加快构建地质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强化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践行新时代优秀地质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广大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三是健全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研发成果的熟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进一步规范科技成果转化认定,赋予完成人更大自主权,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探索建立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开创科技成果转化新局面。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推进地质调查面向国际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放合作,既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外部需要,也是推进地质调查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我们要持续扩大地质调查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创地质调查开放合作新局面。一是持续推动与国际组织、国外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建设互利共赢的创新共同体。拓展双边、多边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完善全球地学伙伴网络。深化与国际知名地学组织、地学研究机构、一流创新团队的合作,积极主办或参与重要国际地学会议,扩大中国地质调查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二是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大力推进国际合作项目实施。主动发起全球性创新议题,持续推进“全球岩溶”“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实施,积极推动“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组织实施好沙特地质调查项目,积极争取援外项目支持,参与全球资源环境治理,为自主创新营造开放环境。三是建实建强中国—上合、中国—东盟、中国—非洲、中国—阿拉伯等国际地学合作平台。不断拓展科技合作对象与合作领域,强化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地学合作纳入外交合作重点领域,助力地学发展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

党的二十大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自然资源部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使命任务,强化地质科技创新,系统提升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目标迈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地质科技力量。

浏览量:6143
2
全部观点
shq976 2023-05-16 06:19
老A 2023-05-15 08:41
大杨树 2023-05-15 08:25
发展地质调查高科技
13429555581 2023-05-15 05:23
阅读
岩柯 2023-05-15 05:09
各行各业都在努力
老A 2023-05-14 23:27
大海 2023-05-14 20:20
点赞
啊恒15125464119 2023-05-14 20:19
jfdlfiroger 2023-05-14 18:54
看看
风筝 2023-05-14 14:56
也想评论? 请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