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基于我国科技计划成果,利用全球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针对与全球生态环境、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遴选合适的主题或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形成一系列全球或热点区域的专题数据产品,完成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分辨率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和评价,编制基于遥感信息的全球或热点区域生态环境分析的年度评估报告。

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武建军
***
举个例子,像2019年3月在非洲南部的热带气旋“伊代”,对南部非洲的几个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8年山东的寿光发生比较大的洪水,通过图像可以明显看到,对比灾前、灾中和灾后的三个遥感影像,发现这次洪水对上游的降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大恒河农田农业生产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总共的受灾人口达到64万。
***
平台对整个的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特大暴雨级别突破了600毫米。暴雨产生的30余亿立方米的水,使得水库不得不下泻泄洪,导致了这次洪水的发生。对灾后一个月的恢复时间的监测,发现灾后一个月这个区域基本都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另外,我们还对澳大利亚在2018年3月到2019年2月发生的长时间的自然灾害的整个过程做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主要的干旱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大部分地区,主要在中部和南部的地区。我们对干旱对植被的影响做了具体的分析,此次干旱对耕地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我们对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东西两侧影响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南北的差异非常大,而且发现大分水岭西部的灌溉对防旱抗旱的效益非常的明显。
***
对于森林火灾,我们分析了美国加州天堂镇的森林大火。从图片可以看出,无论是南部还是北部,火烧前后对森林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森林内部的这些结构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通过植被指数的分析发现,这次过火区域植被指数产生了明显的下降,对这个地区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生态都产生了非常不利的负面作用。
***
对2018年日本的地震做了监测,震级是6.9级。分析的结果是,它受影响面积最大的区域大约有1.8万平方公里,建筑严重受损,道路破坏也比较严重,而且植被的破坏也非常严重。对灾后灯光指数的比较发现,北海道在9月份的时候灯光指数下降,也就是灾后它的灯光已受到严重影响,到11月份已经明显的恢复。
***
我们对2018年到2019年全球的5个灾种15个灾害类型做了监测,产生了一系列的报告,有的提供给决策者做了重要的参考,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整个监测和评估的报告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对仙台框架目标的实现都有明显的贡献。
***
同时我们还分析了全球的地表温度变化、全球降水变化、全球植被长势变化、全球夜间灯光变化,这些都是反映自然灾害重要的影响因子。
***
总的来讲,全球的这些重大自然灾害在2018年的水平和过去三年相比,是发生次数比较少,损失也比较少的一年。
2018年,全球气温、降水、植被及人类活动等灾害的要素相对是稳定的,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次数、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比过去30年平均水平要低,属于灾害低发小年。地球观测能够在监测、预警、评估和应急救援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