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度北京测绘学会测绘科技进步奖评选结果揭晓,由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牵头,南方数码参与的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标准化技术与平台研发应用”(以下简称项目)斩获特等奖。
项目聚焦工程建设全流程,构建 “多测合一” 标准化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测绘中重复测量、数据标准不统一、共享困难等问题,实现成果高效利用与协同管理;同时研发并推广 “多测合一” 信息化平台,提升信息共享效能与测绘服务效率,为全国“多测合一”改革实践提供了鲜活样板。
标准体系创新,夯实实施根基
项目构建了涵盖技术规程、成果管理、软件测评的“多测合一”标准体系,制定了多项技术标准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DB11/T 2322—2022)、《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成果数据标准》(DB11/T 2297—2024);中国测绘学会团体标准《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 成果管理要求》(T/CSGPC 008-2023)、《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 基本技术要求》(T/CSGPC 009-2023);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团体标准《软件测评规范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软件(送审稿)》,并参与编制山东省、云南省、湖北省、廊坊市等地各类地方标准,为 “多测合一” 提供全面技术指引。
核心技术创新,提升测绘效能
地理数据可视化与符号化应用技术:基于智能动态处理,智能搜索图廓自动创建含打印比例尺的列表,打印时对要素实时重符号化,确保符号尺寸与比例尺匹配,实现多比例尺成果图高效精准输出,兼顾精度与批量作业效率。
地理数据存储与处理一体化技术: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整合建筑规划测量成果数据,建立坐标转换体系,利用图属关联机制创新房屋数据管理方式,解决传统存储效率低、整合难、表达单一等问题,实现数据高效存储、灵活管理与智能化表达。
数据智能质检与处理引擎技术:基于 B/S 架构,采用 “自动质检 + 人工审核” 交互模式,制定成果审核细则与规程,构建多类型时空数据质检规则,开发交互系统,实现成果多维度检查、问题集中管理与全过程追溯。
协同平台创新,强化管理效能
政务协同基础平台:自主研发电子政务基础框架平台,遵循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规范,以国务院相关指导方针为引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基于云架构统筹政务业务与对象,全面覆盖政府典型业务场景。区别于其他平台,该平台具备强集成+灵活可插拔功能组装、低代码(零代码)与 BPM 核心能力,可大幅提升应用搭建效率;同时拥有运维、表单、流程、二次开发、报表、规则引擎六大能力,可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力赋能。
“多测合一” 信息化平台:基于工程化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化实现项目承揽、成果报送等信息互联互通,结合信用、质量数据综合分析,构建良性循环生态。改变以往信用、资质、项目备案系统条块化管理模式,形成以信用为主线的测绘监管与服务新生态,实现 “以信管资,以资办事”。
信创适配创新,筑牢安全屏障
“多测合一”信息平台在技术选型上,充分考虑国家信息应用安全要求,针对硬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平台、GIS 平台等关键技术组件,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适配与优化,确保平台在国产环境下无缝兼容。在此基础上,成功实现信创环境下的矢量数据图库一体化,构建起一套完备且高效的测绘数据综合管理体系,为信息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应用成效显著,推动行业发展
截至目前,项目已获发明专利21项、外观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5项,发表相关论文5篇,编制标准7部、在编标准1部,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同时,也为 “多测合一” 技术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凭借这些亮眼成绩,相关成果已在北京市480余个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覆盖房建、市政交通场站等项目类型,如北京新机场工程、丰台火车站交通枢纽工程“多测合一”技术服务等。从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到竣工验收与不动产登记,全过程应用“多测合一” 技术,实现了测绘成果的高效流转和各部门间的协同审批。
基于标准开发的应用平台已成功服务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中国雄安集团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上百家单位,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亿元。所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成为工程建设项目测绘的重要技术依据。通过组织培训、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向测绘单位、建设单位及审批部门等进行宣传推广,累计培训超过1000人次。
同时,相关标准已在全国一半以上省份推广应用,覆盖上海、重庆、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南、青海、新疆等地,进一步推动行业向标准化、高效化、协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