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卫星地图上
看深圳40年的变化
图片来源:人民星云数据中心
▼
深圳南山区
▼
虽说只是个小渔村
但是独特的地理位置
却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使命
1980年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
▼
当时的深圳
几乎是一片空白
绝大部分是农村人口
作为原来的宝安县城
仅有“猪仔街”“鱼仔街”两条小巷
和一条200米长的小街
深圳晚霞
横屏观看
此时的深圳人才匮乏
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极为落后
40年在历史长河中
只是短暂一瞬
对深圳来说
却是从无到有的一段传奇经历
深圳高楼林立
▼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一批批建设者
用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和“深圳模式”
给深圳带来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深圳前海
▼
从1979年到1984年短短5年间
仅深圳蛇口一隅就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
而深圳建市40年来
共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
突破11万亿元
而粤港澳大湾区21家世界500强企业中
深圳培育了8家
平安、华为、恒大、腾讯、万科等
著名的民营企业总部都在深圳

深圳城市夜景
▼
截至2020年6月末
深圳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10家
其中主板79家
中小板124家
创业板96家
科创板11家
位居全国第二
深圳,因开放而兴
不断探索新路,突破发展瓶颈
无人机、5G研发、柔性屏、机器人制造
……
“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
摄影师:曾志强
深圳福田
▼
十几年前外媒报道深圳时
标签是“世界工厂”
标准配图是流水线上装配
国外知名品牌手机的女工
这几年
深圳赢得的赞誉则是
“硬件天堂、创客之都、创新之城”
还拥有“硅谷”一般的称呼——“深谷”
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在全球不断刷出创新“存在感”

2019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7459件
约占全国申请总量的30.6%
占广东全省总量的70.6%
连续16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名
2020年上半年深圳全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接近2000个
吸收合同外资近80亿美元
实际使用外资超40亿美元,同比增长5%
在经济腾飞的同时
文化发展同样精彩
万丰粤剧、开丁节、潮俗皮影戏、
妈祖诞庆、渔民娶亲、坪山打醮
……
▼
深圳,这个已跻身国际圈的“一流都市”
保留了很多淳朴“接地气”的民俗文化
深圳的建筑风格也是土洋结合
城市里白天耀眼的摩天大楼
到了晚上霓虹灯亮起
酒吧里的灯红酒绿
也尽显西方的摩登风范
然而回归市井
依旧能看到乡土气息十足的客家围龙屋

南山大道春花天桥
▼
鹏城深圳的雕塑
同样展示着这座城市特有的气质
还有典型广府围村建筑的元勋旧址
健硕的巨人
张开双臂用力撑开大门
新的天地跃然眼前
这是在深圳博物馆老馆前
一尊名为“闯”的雕塑
大力士用力挥舞着锤头凿子
不停地开山劈石、雕刻自身
这是在莲花山公园里
一尊名为“自我完善”的雕塑
两尊巍然矗立的雕塑
分明传递着这样的气息
改革开放是深圳最鲜明的符号
▼
很多人都知道深圳“三天一层楼”的发展速度
但并不一定知道
现在的深圳已是
生机勃勃的“创新绿洲”
今天的深圳已成为
众多创新创业者的“梦工场”
很多人都知道深圳高楼大厦多
但并不一定知道
在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分布着大大小小1090个各类公园
它们就像一张绿色的网
串联起深圳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资源
▼
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五百强纷纷落户深圳
但并不一定知道
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充满文化魅力
很多人都知道深圳人均收入高
但并不一定知道
深圳平均每10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
过去一年
深圳又被赋予了
全新的历史使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从经济特区
到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
再到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三区叠加”
深圳的前方是一幅壮美蓝图
四十年来深圳所创造的奇迹数不胜数
而未来
深圳将承载世界更多的期盼
▼
过去的深圳
敢闯敢试、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
今天的深圳
将继续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
挺立潮头、走在最前列
责编:翟巧红 | 编辑:张素玲
来源:人民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人民视觉网
策划:雷阳 杨成 刘阳 编辑:夏晓伦 乔雪峰
设计:徐紫薇 技术:王奕博